中“关”察|推动构建“开源处理器芯片全球共同体” 中科院“先导”专项成果发布
时间 : 2023-05-28 10:17:05   来源 : 新民晚报

图说:RISC-V开源处理器芯片生态发展论坛现场 采访对象供图


(相关资料图)

新民晚报讯(特派记者郜阳)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2023年中关村论坛“RISC-V开源处理器芯片生态发展论坛”26日举办(RISC-V中文名为第五代精简指令集)。本次论坛邀请中外嘉宾共同探讨前沿技术发展,共商开源处理器芯片领域合作,共同规划开源芯片未来发展方向,推动构建“开源处理器芯片全球共同体”。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阴和俊表示,开源芯片以开放共享为核心目标,必将对全球信息产业格局产生变革性影响,并在全球形成一种开放共建的处理器芯片新生态模式。中国科学院长期关注开源处理器芯片核心前沿技术,持续推动相关创新联合体发展,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论坛期间还举行了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成果发布仪式。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包云岗介绍了目前全球性能最高的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项目“香山”。在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支持下,计算所对标ARM Cortex-A72,已于2021年成功研制出第一代“香山”(雁栖湖架构)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为同期全球性能最高的开源处理器核。“香山”作为国际上最受关注的开源硬件项目之一,已在全球最大的开源项目托管平台GitHub上获得超过3580个星标,形成超过449个分支(Fork)。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武延军介绍了“傲来”RISC-V原生操作系统。作为“先导”专项亮点成果之一,“傲来”集成软件所的最新科研成果,通过构建开源软件可靠供应链管控平台和源码级自动化编译构建平台,形成基于OpenEuler的社区参考版本,并覆盖服务器、移动和物联网等全应用领域。相关核心关键技术已辐射至RISC-V开源社区与互联网企业,帮助社区和企业解决RISC-V操作系统的诸多痛点问题。

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由16家企业联合发起成立的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正加速“香山”处理器核的后续技术演进和应用落地。基于“联合企业研发+分级开源共享”的创新组织模式,第二代“香山”(南湖)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已完成产品化改造并交付首批用户。目前“香山”(南湖)处理器主频达到2GHz,SPECCPU分值达到10分/ GHz,性能超过ARM Cortex-A76,支持众多复杂高速外设接口。此外,2022年8月,联合企业组建的研发团队已开展对标ARM Neoverse N2的第三代“香山”(昆明湖)处理器设计。这也是国际上首次基于开源模式的处理器芯片联合开发实践。

记者获悉,2022年,中国科学院已支持软件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研发RISC-V通用工具软件、核心基础软件、跨层优化框架等,力图为低功耗到高性能的全应用场景提供软件环境支撑。未来,中国科学院将进一步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持续推动RISC-V生态的开放繁荣。

标签:

相关文章

X 关闭

X 关闭